50.第50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69书吧 www.69shuba.cc,最快更新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最新章节!

    笔懒旧诗新作, 夜月冬雪酒温。散看花落风啸,疑似霜满后村。谢景行不自觉喃喃地低声念出声。

    寇准规诧异地看向他,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在街上摆摊的市井小老板居然也会认字, 果然不能随便看低任何一人。

    “这样的就是大炎朝的一首好诗”谢景行不禁怀疑他刚才听错了, 应该是那几个十来岁的少年郎自己信手而作,然后出于对自己的自信, 盲目地像大众展示吧。

    “这当然是一首好诗了, 寥寥四句就将一幅冬日赏雪图描绘得淋漓尽致, 只需闭上双眼,这幅画面变跃然于脑海之中,恍若身临其境。”寇准规闭眼凝思,“这可是通州府城四大才子之首的平浩然随性而作, 不过几日便被传颂到中兴县, 被中兴县书院学子争相背诵。”

    谢景行不忍卒读地闭上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作为一个从小被唐诗宋词熏陶的现代人, 他虽然不会写诗, 可他也大概懂得一首诗的好坏。

    更何况他可是十几所联校举办的诗词大赛冠军,脑袋里随便一首诗都比扇面上那无法言说的几行字强,让他夸那首诗好, 他感觉有些对不起他从小到大的语文课本上的诗,也属实有些违心。

    这是何等错乱的感觉, 大炎朝上上下下那么多读书人, 就真的找不出一个能写出一首比得上华夏诗歌的人吗

    这就是谢景行有所不知了,一个参加科举的大清朝人,说不定还是一个老书呆子, 身上随身携带的都是科考用书,一首诗词都没带,去了远古时期,必须为生存与各种危机作斗争,哪有时间、精力写诗

    能把文字流传下来,将各种圣人之言保存还传扬开已是殊为不易。

    他离世后,后人光是将那些科举用书吃透就已获益良多,“诗”这种文学体裁也才没出现多少年,大炎朝是有史以来最崇尚读书的朝代,能彰显读书学子风韵的“诗”才终于被广大读书人所追捧。

    大炎朝也没出现惊才绝艳之人,谢景行背的诗可是中华上下几千年的精华,大炎朝短短的历史还暂时没有出现能比得上华夏诗歌一样质量,不过,再过几十上百年,就也不一定了。

    谢景行现在是属于世界观被冲击了,那边另外三个少年郎也停下了手中摇扇的动作,扇面上的诗句又被谢景行看得明明白白。

    “真心用尽交友人,金玉散尽载果李。果李飞花又逢友,呼朋引伴待故邻。”这是哪位人士这般狂傲,自我吹嘘到让见过不少非主流少年人荒唐事的谢景行,也只能抱拳惊叹,“中二少年欢乐多。”

    “男儿有志不徇书,何须受贫逢人低。男儿有志不徇节,何须甘尘逢人笑。”这又是何等混乱不堪,不读书不求人就是气节,这得是怎样的王权贵族之人才能发出如此感言。

    最后那首诗,谢景行没再看,这完全是在糟蹋他的眼睛,他记得屿哥儿也读过好几年书,求证道“屿哥儿,那边扇子上的几首诗,写的都很好吗”语气虚弱,似幻似梦。

    屿哥儿收了铜板后,就没再关心那几人,此时谢景行问他,他才凝神看过去,不多时将四首诗全看了一遍,说“虽不是极好,也能流传一时一地,勉强也算得上一首好诗。”

    寇准规看了好几眼屿哥儿,没想到眼前一个十岁不到的小哥儿,不只会识文断字,还会赏诗。

    屿哥儿说那几首诗只勉强算得上好诗,他却不觉得屿哥儿是在夸夸其谈,屿哥儿那种淡然的语气,明显是懂诗的人。

    谢景行按了按额头,到底是他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谢景行经历了横死,经历了穿越,可这是他第一次怀疑人生。

    屿哥儿看见谢景行的表情由一开始怀疑变得恍惚,以为他生病了,冬日生病很常见,担心地说“谢哥哥,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怕他跌倒,屿哥儿走上前扶住谢景行。

    谢景行把手臂搭在屿哥儿肩头做支撑,他得缓一会儿,难道是这个世界对诗的评判标准不一样

    谢定安和秀姐儿也停下手里的动作,看向谢景行,可别是真生病了。

    谢景行没想到自己只是一时被打击了世界观,就惹得众人担心,连忙摆摆手,道“没事,就是这几首诗太好了,我第一次看见,忍不住被其倾倒。”最后一句话,谢景行几乎是闭着眼说出来的。

    “哼,算你有眼光。”谢景行这句话声音有点大,被那边几个吃着汤圆的少年郎听见了,这些诗当然好,为了配得上这几首诗,他们可是特意花大价钱买的最精美的竹扇,还专程去求了中兴县写字最好的大家,将诗题在扇面上。

    当然,少不得送上一番好礼。

    大冬天的,就算是将风扇向碗里的汤圆,四人就坐在一旁,或多或少还是会被风吹到,实在是冷,几人才停下动作。

    现在被谢景行这么一夸赞,又开始使劲摇竹扇,生怕有人没瞧见他们手中的竹扇,还有上面的好诗。

    就算风刺骨冰寒,又哪儿及得上他们当着这么多人炫耀时心里的火热呢。

    男孩子这不合时宜的虚荣心啊,谢景行受不了地转过头,没眼看。

    寇准规听谢景行说没事,旁边林涵也将碗里的汤圆吃完,还顺便将两人的碗收拾好,拿去给了秀姐儿,没有打算在这里消磨时间,两人对屿哥儿和谢景行说了声,回家了。

    难得寇准规放假,他们都想多花点时间和对方相处。

    谢定安和秀姐儿可说不出诗的好坏,他们也写不出来诗,听见谢景行的话,只当那几首诗真的好得让谢景行惊叹,信了他的话,没再多关注这边,各自又继续忙活。

    屿哥儿却敏感地察觉到谢景行话里有话,仍然看着谢景行,担忧中夹杂着疑惑。

    谢景行看出来了,可他现在正处于世界观坍塌后的震惊阶段,没有心思多做解释,一边又有人来,他也不得不去招呼客人,只能匆匆对屿哥儿说“待会儿再说。”他还需要再缓缓。

    今日临近午时才收工,之前谢景行虽考虑过做整日,最后还是放弃了,整日都在镇上摆摊太辛苦,回去还要准备第二日所用的材料,花费的时间太多,谢景行觉得不值得。

    每天半日的收入,在谢定安几人看来已经非常可观,谢家几人都不是那种贪心不足的,都同意谢景行做半日休半日的提议。

    在他们心里,亲人总是比钱财更重要。

    将东西全部收拾放在商行后院,谢家几人习惯在石凳上休息一会儿,火炉里还有未燃尽的木炭,几人围在一起,烤着火,倒也不觉得冷。

    现在院子里再没有外人,屿哥儿才又提起刚刚谢景行的异样,“谢哥哥,你刚刚到底是怎么啦”屿哥儿还是觉得不是他说的那样。

    谢景行刚刚一边煮汤圆,一边忍不住回想刻在脑海里的诗词,评判标准无论怎么个不一样法,他也实在说不出刚刚那几首诗比他记得的其中任何一首好。

    上辈子他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刻苦的高中生活,四年热烈的大学生涯。

    无论哪一时期,他所受到的教育都告诉他,他所处的华夏,绵延数千年的诗词历史,经历了无数惊才绝艳的诗人,数不清的诗词里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富有感性的表现力和唯美的细腻表述。

    首首意境深远,无比璀璨。

    大炎朝的读书人,纯粹是山猪没吃过细糠,将糟糠当成了绝世美味。

    不过世道如此,谢景行不予置评,可让他真心实意说好却是做不到的。

    他泱泱华夏随便一首流传下来的诗歌,就能将大炎朝的诗秒得渣都不剩。

    谢景行对自己国家的诗词文化感到由衷的自豪,这自豪是在上辈子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一笔一划刻下的,已经深入骨髓。

    “屿哥儿也觉得刚刚几首诗写得好,对吧”谢景行问一直看着他,没移开过眼的屿哥儿。

    屿哥儿迟疑着点了点头,在他的认知下,确实是这样。

    谢景行笑了,第一次在别人面前,笑得灿烂。

    虽然他写不出绝世好诗,可他的老祖宗们留下的遗产,也足够他骄傲,“可在我看来,它们只能勉强算得上是一首诗,遑论是好诗了。”

    院子里所有人都看向了谢景行,这话怎么都不像是他能说出口的。

    谢景行与人为善,待人宽容,怎么也不会严苛评人。

    “可可是”就算这是谢哥哥说的话,屿哥儿这次没跟以前一样,立即赞成。

    以前的谢景行在屿哥儿眼里,可什么都是对的。

    这就是两人所接受的熏陶不一样导致的了,认知不一样,屿哥儿也不能盲从。

    谢景行没有强求屿哥儿的认同,沉默了一下,忽然说“我给你念一首诗。”

    屿哥儿这下眼睛亮了,“谢哥哥也会写诗”

    他在屿哥儿眼里是无所不能吗“不是我写的,我只是无意间听到就记下了。”

    就算这样,屿哥儿也很期待,不管是谁写的,都是谢哥哥念给他听。

    谢景行记得的诗很多,最后选了在他昏暗青少年时期,最羡慕的那位的一首诗,“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这才是意气风发少年郎,呼之欲出的豪爽,满满张扬之气,却只让人觉得钦佩向往。

    屿哥儿本来只因谢景行给他念诗这件事而高兴,完全不在乎诗是好是坏,听完后却不由自主被这首诗吸引。

    难怪谢哥哥觉得刚才几首诗不好,他现在也觉得,跟这首诗一比,他曾听过的不论是夫子、父亲,亦或是京城的其他才子曾挂在嘴边的诗,也都不堪入耳,根本及不上谢哥哥刚刚念出的这首诗半分。

    “哇”屿哥儿无法用语言表示出他对这首诗的惊艳,当下只能用最直观的神情和动作展现他的惊叹。

    其他人就算不懂,见到屿哥儿的表现,也知道刚刚谢景行读的这首诗的不凡。

    仅仅四句诗,屿哥儿记性也不差,谢景行只念了一遍,他就记下了。

    可这是一首多么好的诗,屿哥儿担心自己不小心忘记,急急转身,“谢哥哥,你等等我,我去拿纸笔你写下来。”

    蹬蹬几步就爬上商行二楼,这还是谢景行第一次见屿哥儿速度这么快。

    商行二楼有黄娘子专门处理事务的房间,里面摆有一张书桌,上面时时准备着纸笔。

    屿哥儿以前也来过不少次,他目标明确地跑向桌边,拿起桌上一张最好的宣纸,端上笔墨,又跑了出去。

    徐护卫眼睁睁看着他家小公子转瞬来回,这是有多着急,都忘记吩咐他去办事,自己亲自动手。

    看来这小子真像黄娘子说的,有些不凡之处。

    屿哥儿很快回来,把宣纸仔细地铺在石桌上,“谢哥哥,你把刚才念的那首诗写下来,我想再好好读读它。”

    屿哥儿的一系列动作出乎了谢景行的意料,原来不是这个世界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而是这个世界的诗就像是荒漠里出现的几根杂草,再不起眼也被当成了宝。

    谢景行也没推辞,当年他的同学们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只练得起书法,这对那时的他来说,是最方便、最便宜,也是他唯一能负担得起的特长。

    他没钱去上专门的特长班,网上视频教程很多,他跟着临摹,博众家之所长,字体自成一派,很是潇洒俊逸。

    谢景行接过屿哥儿递过来的毛笔,笔墨都是他用过的最好的,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动笔,挥毫间,四句诗便落在纸上。

    屿哥儿看得呆住了,谢哥哥居然连字也写得这么好看。

    徐护卫虽是个武夫,辨不清诗词好坏,可也不是丝毫不通文墨之人,他原来保护的驸马便是被不少读书人崇拜的大学子,探花出身。

    跟随日久,近日才被派到屿哥儿身边保护,他写不出一手好字,却也知道谢景行的字不输他家探花,而且还是他从未见过的字体。

    这个农家小子到底是从哪儿学的这手字,又是从哪儿听来的让他家小公子不顾身份,都要记下来的好诗。

    谢景行毕竟只是这首诗的搬运工,他可没有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习惯。

    最后,他在诗句的左下角仔细写上了“华夏唐李白”

    “华夏唐李白”屿哥儿跟着念出声,“这是”他从没听说过。

    谢景行放下笔,“华夏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唐是这个国度其中一个朝代,李白就是这首诗的作者。”

    屿哥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从来没听说过,许是他还没学到这里吧。

    徐护卫扬了扬眉,这小子莫不是欺负他家小公子年少,随便编出来糊弄小公子的吧,他可从没听说过有哪个国家叫华夏,大炎朝之前也没曾有过唐这么个朝代。

    屿哥儿一直在旁边等着墨迹干透后,才小心翼翼将宣纸卷了起来,回去后要让黄娘子装裱起来,挂在他随时都能看见的地方。

    谢景行不禁失笑,屿哥儿小小年纪,居然还是个诗痴。

    可他们已在这里耽误良久,该回家了,周宁还在家里等着他们。

    同屿哥儿辞别时,谢景行第一次在屿哥儿脸上见着了心不在焉,以往可都是认认真真同他说“明日见”。

    今日虽也说了,可屿哥儿却将不少注意力放在了手中被卷起来的宣纸上。

    谢景行本还想着,既然屿哥儿这么喜欢诗,日后若有机会可以再为他背几首。

    可看着屿哥儿这副模样,谢景行默默地将这个想法推翻,坏心眼地想着,“看来得等他哪天心情好的时候,才能回想起他上辈子都记过哪些诗了。现在,他到底记过哪些诗来着他怎么都忘了。”

    猫主子虽然可爱,可谢景行当初之所以想要将那只布偶猫买回家,全是因为那只布偶猫全心全意黏着他,不然,谢景行也只会偶尔去逗弄逗弄它,不会生起将它带回家的心思。

    路上,秀姐儿没忍住问“景娃,刚刚那首诗也是神仙爷爷教给你的吗”

    “是,神仙爷爷教给我的所有东西中,我记得最牢的就是华夏流传下的各种诗词。”谢景行又回想起他没日没夜在图书馆、校园里一切安静地方背诗词的场景。

    就算他仗着记忆好,也很是吃了一番苦头。

    谢景行忽然想到祝老伯之前提出的让他跟着读书的想法,或许他骨子里就想做条咸鱼,要是真去读书科举,那么多科举用书,章节注释,还是文言文,光是想着他就觉得累了。

    车上都是自家人,回想起今日来他们摊子上吃汤圆的的寇准规和林涵这一对小情侣,谢景行问秀姐儿,“我看连中兴县书院的学子都已回镇上,已经腊月十几,天生哥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秀姐儿摇摇头,低眉敛笑,“我只知他们会在年前回来,天生哥是和村里人一起的,村里人决定什么时候回来,他也不确定。”

    谢定安挥了一下牛鞭,牛鞭在空中打了一声空响,连过了几个弯,接下来都是平道,路也直,牛加快速度往前跑。

    “该是快了,腊月十几后,大家都赶着回家过年,中兴县码头上路过的船只会减少,能做的活不多,也都被当地人抢着干,像我们这种山里去找活的人,这个时候在中兴县几乎已经寻不到赚钱的活计了,只能回村。”谢定安有过经验,比谢景行两人了解些。

    秀姐儿闻言眼里闪过高兴,天生哥去了这么久,应该挣得不少钱,到时候肯定能把欠的账还掉,说不定还能存下些置办聘礼的钱,想到这儿,就算只是在心里想想,没有其他人知道,她也低下了头,悄悄红了脸。

    谢景行几人到家,谢景君和谢若被包裹的严严实实,在堂屋里周忠义新做的小床上玩。

    两个小孩已经会坐了,看见谢定安和谢景行进屋,激动地往前一扑,脸朝下摔在床上。

    幸亏床上铺着厚软的棉被,也不疼,又立即翻身坐起来,“啊、啊”,两个孩子说着让人听不懂的婴言婴语,手直直伸向谢定安和谢景行。

    话还说不清,动作倒是将意思表现得明明白白,这是想让谢景行两人抱呢。

    周宁在堂屋守着两个孩子,山里冬日更冷,堂屋里烧着一个小火炉,是原来家里熬药用的,放在周宁面前,怕烤着谢景君和谢若,又怕冷着他们,离着小床不远不近。

    看他们回来了,周宁站起身,“冷着了吧,快来烤烤火,暖暖身子。”

    谢景行两人将冰冷的外袍脱下,换上一旁一直被周宁搭在火炉边架子上的棉衣。

    棉衣被炉火烤得暖烘烘的,穿上后两人总算觉得没太冷。

    将手放在火炉上方来回转了两下,等手也不再冰凉后,谢景行伸手过去将谢若抱在了怀里,坐在火炉边。

    别看谢景君人小,却一身蛮劲,可能是遗传的谢定安,他被抱着时,爱站在大腿上蹬动双腿,谢景行要抱住他,不让他摔下去,得费一点力气。

    谢景行刚回来,可不想跟谢景君比力气,选择了乖巧的谢若。

    没等谢景君闹,谢定安就将他也抱了起来。

    谢若被抱进大哥怀里,仰起小脸想和谢景行挨挨蹭蹭。

    谢景行脸还是凉的,不敢让他碰着,往后避了避,只用已经暖热的手摸了摸谢若的脸。

    谢若很容易满足,被大哥宠爱着,没如愿也一直笑着。

    周宁端了饭菜进来,早就做好了,一直放在灶上温着,等他们回来一起吃,“饿了吧,先别逗他们了,快来吃饭。”

    两人确实饿得前胸贴后背,“他们吃了吗”这是在问谢景君和谢若。

    “刚喝完奶粉,谢景君那臭小子最不听话,吃饱了还要往嘴里塞,又悄悄往外吐,幸亏景娃做了围兜,不然又得洗衣服。”周宁说道,往架子下面一指,刚刚谢景行取衣服的那个木架下面,还横着一根细竹竿,上面一边晾着几张尿布,另一边则挂着洗干净的围兜,围兜还是湿的,没往下滴水,看来已经洗了一会儿了。

    也只有在火炉边,这些东西才干得快些。

    谢景行先将谢若放回小床上,把小床往吃饭的桌边拖了拖,免得他们趁吃饭闹着要抱,到时候抽出手逗逗他们就行,两人都好带。

    在谢定安把谢景君放回小床之前,谢景行伸手过去轻轻打了他小屁屁一下,“小坏蛋。”

    谢景君只当大哥在跟他玩,“哈哈”乐出了声。,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

本站推荐:不灭战神百炼成神万相之王九天剑主元尊武神主宰女神的超级赘婿圣墟伏天氏逆天邪神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69书吧只为原作者十一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一行并收藏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最新章节